English

追忆高景德同志

1998-12-30 来源:光明日报 张孝文 我有话说

景德同志是我国第一个留苏博士,一位有杰出贡献的电机和电力系统专家,因而对他早有所闻。与他接触较多是在1985年初我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以后。从1983年他接替刘达同志当清华大学校长到1988年期满退下来,这五年是学校发展中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也是国家和学校能否在稳定的环境下进行改革开放受到严重挑战的时期。景德同志作为一校之长主持学校行政工作,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指导方针,对清华的发展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景德同志非常重视树立良好学风及加强教学工作,有一个时期受社会上出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有些学生心情浮躁,校内学习风气受影响。1985年5月在一次学代会上,景德同志亲自给学生作报告,提倡“发扬清华的优良传统,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为保证本科教学质量,他提出要让最有经验的教师给大学生讲课,这里还有一个插曲,教务部门有同志原先是提出要让老教师给大学生讲课,是景德同志提出要改为“最有经验的教师”的。

清华在培养研究生工作方面的发展和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很有代表性地体现出了景德同志的远见卓识。他在分析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条件后,明确提出像清华这样的学校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培养一定要有相当的规模。在他任校长期间,经批准清华在全国首先试办了研究生院,在研究生的招生、选拔、指导、培养、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要指出的是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中科院的原学部委员,他自己在学校电工学科的高层次人材培养方面就带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最近向以他为首的这个学术群体所颁发的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丰富的实际经验和高瞻远瞩的教育思想相结合,这就使他始终能给工作以有力的指导。

我校科研工作在这个时期也开创了新的局面。学校明确了面向社会主义建设主战场,以应用研究为主体,基础研究及技术开发为两翼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了以核能工程、微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为中心的三大国家重点项目和研究基地;组织起来并通过竞争,使“七五”攻关等一大批科研任务得到落实;并争取到世界银行贷款,组建了一批跨学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景德同志居一校之长,又是在教育和科学事业上有丰富经验的长者,因此在学校领导核心中,大家对他是很尊敬的。而他的作风却是非常谦虚和民主,一些关系到全局的重大决策,他积极发表看法同时参与讨论,自觉维护和尊重党委的集体领导。凡是要校长决策的学校行政事务,他总是在充分听取有关同志的意见,包括不同的意见后才作决定。记得在图书馆新馆建设过程中,设计方和使用方在一些问题上意见相左,有的还争执得很利害,景德同志带了我们到工地去观察后,再请双方负责人一起来开会,在充分听取他们不同的意见后,他还请学校其他领导同志发表意见,最后他才作结论并作了耐心的解释。景德同志待人真诚,对周围的同志充分信任,他总是鼓励大家大胆、开创地工作。他说:我的方针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在他领导下的同志都感到心情舒畅,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

景德同志一生不仅在学术及教育事业上都作出了卓越的成绩,而且他的品德非常高尚。他淡泊名利,艰苦朴素,平易近人,谦虚豁达,大凡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能被他这些优秀的品质所感染。他待人宽容又诚恳,使人感到亲切。他的内心世界是这样的纯洁,想的只是事业和奉献。还是在八十年代中,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一个会议,会上有一个同志很激动地谈到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并据他自己亲身的经历说,为了办一件小事,也要有“大团结”开路!这时,景德同志侧过身来,悄悄地问我:“这大团结是什么东西?”,我解释这是人民币的代称后,他摇头轻轻地叹息了一声,表露了他对“一切向钱看”不良风气蔓延的忧虑和无奈。他对自己要求是很严的,到过他办公室和家里的同志,对他简朴的作风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考虑他作为清华的校长,校外活动又较多,和过去几任校长一样,学校准备给他相对固定一辆小车,他得知后坚决予以拒绝。他说:“用车时能要到办公车就可以,千万不要为我配专车”。

相对景德同志所作的贡献来说,近年来所给他的荣誉他是当之无愧的,令人惋惜的是有的来得晚了些。1996年12月初我因治疗而短期住院,得有机会常去看他,那时他的病况已很严重,药物都难以制止的剧烈疼痛一直折磨着他。一天,我在教育报上看到他获得了第二届(1996年)孺子牛金球奖中的最高奖——“杰出奖”的消息。我马上拿着报去告诉他,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强忍着疼痛,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1997年12月26日,在中央领导同志接见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代表时,江泽民同志在即席讲话中,特别提到获得唯一特等奖的高景德同志的成果,并深情地惋惜他已作古,总书记亲切地称景德同志是过去和他一起工作过的“老朋友”。那天离开景德同志过世差不多是一年,此情此景,实在是对他最好的纪念。我想,他在天之灵应能告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